抗战前夕黄梅的中共组织和革命根据地受到重大损失,只有少数基层组织和为数不多的骨干,在隐蔽的状态下坚持斗争。1937年8月,石碧清、吴光治等革命青年,为了开展黄梅县的抗日救亡工作,分别在县民众教育馆、县中心小学以馆员、教员身份作掩护,开展活动。他们同梅电奎一起发动群众,以一些爱国青年学生为主,成立抗日救亡的群众团体--黄梅民众抗敌后援会,公推梅电奎为主任,以县民众教育馆为活动阵地,开展抗日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11月,土地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桂林栖,按照武汉“八办”负责人董必武的指示,回黄梅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在本地坚持革命斗争的党员邹一清等人一起,开展了恢复党组织的工作。
抗敌后援会组织青年学生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本来理应得到政府的保护和支持,但是国民党县长韩新之批评学生搞无政府主义,指令学校当局阻止学生离校活动。正当韩新之改组黄梅民众抗敌后援会建立黄梅县抗敌后援委员会之际,桂林栖回黄梅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他以国民党通讯社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县抗敌后援委员会的工作,并担任组织委员,以这个群众组织为活动中心,广泛联络土地革命时期的老关系、老同志,了解各阶层人士思想动态,大力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政策。针对不同情况,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1938年1月,桂林栖又去武汉向董必武汇报了黄梅工作情况。董必武对他在黄梅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建立了一支抗日骨干力量,予以大力支持和鼓励。他们一起商谈了黄梅下段工作计划,分为两步:第一步,在黄梅沦陷之前,通过县抗敌后援委员会的组织,开展抗日宣传,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为建立抗日武装作准备;第二步,在黄梅沦陷后,组建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董必武帮助他解决党的组织关系,亲自将他介绍给当时的黄冈中心县委的主要领导人方毅,交代了他的组织关系和工作关系。
时任黄梅县县长刘鸿逵和董必武同学,赞同国共合作,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2月,桂林栖带着党的组织关系和任务,第二次从武汉返回黄梅。他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党员骨干,先后担任过黄梅东区区委书记、黄梅县赤卫队总指挥和中心县委暴动指挥官的邹一清的有力协助下,很快与全县各地的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黄梅一些区、乡的党委、党支部纷纷恢复,开展活动。
不久,桂林栖在县抗敌后援会的一次会议上,以组织委员身份提议组织青年学生开展抗日宣传,在县后援会领导下成立青年抗日组织。经过讨论,命名为黄梅县青年战时服务团,委派王占松为团长,蒋永孚为副团长,团址设在县城东街的“天后宫”。服务团成立之后,大量吸收青年学生入团,县中学学生杨鼎、蔡琼等人带头参加,很快就有二三十人。服务团组织全体成员学习抗战文献,编印宣传材料和排演文艺节目。他们利用寒假,深入农村采用各种形式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5月初,桂林栖按照董必武和湖北省委民运部长方毅的指示,在考田镇吴之汉家召开了黄梅抗日战争时期第一次全县党建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共产党员桂林栖、邹一清、蒋永孚、桂挹清、石莹等人,由桂林栖传达了上级党的指示,讨论并通过了成立全县党的领导机构,实际就是中共黄梅临时县委,还讨论通过了全县党建工作计划,批准了几个新党员。临时县委虽然没有设立各种委员,但是以桂林栖为书记形成了全县党的领导核心。在临时县委期间,虽然党的组织还比较弱小,但活动范围已扩展到全县。在临时县委成立不久,以各地土地革命时期的党员骨干为核心,先后恢复建立了3个区委和一批基层支部。
7月,日本侵略军由长江南北分两路向武汉方向进攻,由此中国军民揭开了保卫大武汉的战争序幕。7月中旬,在黄梅、广济两县地域进行了“黄广会战”。日军华中派遣军第十一军由安庆溯江西上。7 月19 日军长冈村宁次发布攻占黄梅和九江的命令,日军20日推进到江西彭泽县,22日到达湖口县。23日凌晨1时,日海军兵舰28 艘,炮击南岸九江和北岸黄梅小池口,并以70架飞机轮番轰炸,掩护海军陆战队从南北两岸登陆。驻防小池口的国民党军第六十八军刘汝明部,4次击退登陆日军后,自己伤亡惨重。守军奋战两昼夜,26日小池口失陷。接着安庆方面日军从陆地疯狂西进。8月2日分三路进攻黄梅县。南路日军约3000人,沿京川公路西进;北路日军约2000人,从宿松县狮子头经停前向黄梅县城进攻。中路日军约2000人,出宿松经卓壁镇向黄梅县城进犯,途中留下200多人在张万城村设立东北前卫据点。当时国民党驻守在黄梅县的都是杂牌军(川军),约有几万人,在“黄广会战”中被日军打垮了八九个师,伤亡惨重,节节败退,不多时即全线崩溃。
日本帝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一场极其野蛮的侵略战争。侵华日军所到之处,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即见人杀光,见房屋烧光,见财物抢光。日军在进攻黄梅县城和小池口以及占领黄梅县之后,狂轰滥炸,杀人放火,奸污妇女,抢劫财物,实行强权统治,犯下了滔天罪行。
8月,黄梅城及大部平原地区沦陷后,中共黄梅临时县委机关迁到小溪山大古岭,依靠大别山麓峰峦起伏的有利地形,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国共两党会同全县各界人士,联合召开会议,一致决定将黄梅县抗敌后援委员会改建为黄梅县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桂林栖等共产党员参与了领导工作。从延安抗大学习回来的吴之汉担任动委会指导员,桂林栖担任组织委员,桂逸仙担任财务委员。在县动委会的领导下,各区、乡都成立了动员分会。各级动委会带领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商抗会等抗日群众组织,掀起了新的抗日救亡高潮。当时的口号是“各党各派,各军各界,统一战线,抗战到底”。
全县一批爱国青年也纷纷来到大古岭。10 月,县委决定以原来的青年战时服务团成员为基础,组建黄梅县少年抗日先锋队,以共产党员邹一清为队长,蒋永孚为副队长,以党团员为骨干,组成了100 余人的抗日武装队伍;成立不久,火烧敌占区二套口的日军飞机场,在全县群众中产生了极大影响。同年12月,发展壮大组建成黄梅县抗日总队第四中队,由共产党员蒋永孚任队长,桂挹清任指导员,大部分战士都是党员,战斗力很强。
1939年1月,在临时县委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中共黄梅县委,县委书记桂林栖,组织委员邹一清。在县委领导下,全县党组织迅猛发展。各大区都成立了区委,有的大区还成立了分区委和中心支部。全县共建立了4个区委,35个基层支部,党员发展到近1000人。党组织的发展也促进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许多大区党的干部同时在本区担任了区公所的行政职务,桂挹清为一区区员,石莹为二区区长,邹一清为三区区员,梅白为四区区员。
4月,在黄梅土桥成立了中共鄂皖边地委,书记李丰平,组织部长桂林栖,军事部长邹一清,管辖鄂东的黄梅、广济、蕲春和皖西的宿松、太湖、望江等县党的工作,进一步开展鄂皖边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此时,黄梅县委书记由蒋永孚担任,黄梅县委改由鄂皖边地委领导。
县城沦陷后,黄梅一中迁往五祖寺和柳林南北山寺等地办学,党的抗日武装力量经常到学校开展活动,使一批进步学生参加了抗日武装,为党的抗日武装斗争输送了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