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建的抗日武装队伍在战斗中由弱变强
1939年6月,在黄梅抗日形势越来越好的情况下,经中共鄂豫皖区党委批准,由鄂皖边地委主持,把黄梅县委所领导和掌握的抗日武装统一集中起来,成立新四军江北游击第八大队。邹一清任大队长,桂林栖任内定的政治委员,郑重任政治部主任,苏鹏任参谋长,蒋永孚任副大队长兼第一中队队长,吴光治任政治部副主任兼第一中队政治指导员。原黄梅县委领导的第四中队130多人都成了八大队的骨干。经过统战工作,还争取了第二、第五两个中队100余人参加了八大队。并调来了黄梅县第一区由队长吴国珍、副队长吴伯水带领的区自卫队40余人,又调来了黄梅县第二区由县委委员、区长石莹亲自组建的区自卫队100余人,还发动各个区委临时动员党员和青年参军增加了100多人。一共有500多人,组成了八大队的强大阵容。经过各级党组织的动员教育工作,战士们都摩拳擦掌,积极准备武器,随时准备集中合编,决心在共产党领导下,高举抗日救国大旗,为保卫祖国而战。
在黄梅,顽固派县长陈宗猷彻底撕下伪装,露出狰狞面目,充
当反共急先锋。他向上级密报,诬蔑黄梅县的共产党“叛变造反”,结果引起鄂东敌顽势力对八大队进行大举进剿。这次进剿行动,由国民党鄂东保安司令程汝怀任总指挥,以国民党广西军程树芬师为主力,鄂东各县保安团紧密配合,共有3000多兵力,对八大队进行突然围攻。陈宗猷大肆抓捕共产党员200多名。8月12日,陈宗猷密令将吴国珍、刘瑛、汪柱等28名爱国青年押到小溪山乌珠尖用机枪扫射,这就是震惊鄂皖的“乌珠尖惨案”。八大队领导未来得及商量对策,仓促分头向考田山和古角山转移,不少指战员牺牲,遭受重大损失。
新四军江北游击八大队失败后,黄梅党组织遭到很大破坏,剩下的各级党组织干部,大部分接移到外地从事抗日工作,只有邹一清等少数同志仍然留在黄梅坚持抗日斗争。1939年下半年至1940年上半年,黄梅抗日斗争处于低潮。1940年秋,随着张体学、赵辛初、刘西尧等率领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鄂东独立团从鄂东北转战到鄂东黄梅,黄梅的抗日形势又开始复苏了。郑重、吴光治、邹一清、蔡琼等人先后返回黄梅,领导黄梅人民掀起新的抗日高潮。
1941年2月,邹一清等组建了黄梅抗日便衣队,后称黄梅敌后武工队。这时正值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第七师挺进团进入大别山开展游击战争,派中共桐(城)潜(山)怀(宁)中心县委委员桂平与黄梅抗日便衣队接上关系。便衣队开始只有6个人,5条枪,同年3月,发展壮大到60多人,成立黄梅抗日便衣连。4月,鄂豫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鄂东部队改编为新四军五师十四旅。在十四旅的指导下,黄梅抗日便衣连发展壮大,在宿松县洪岭组编为新四军黄梅独立第四营,营长邹一清,教导员王占松。
9月,独立第四营改编为黄梅第三支队,支队长邹一清。12月,建立了黄广边湖区游击队,队长蔡琼。到1942年2月,第三支队发展壮大,建立新四军黄梅独立第二团,团长邹一清,政治委员桂平。同时,黄广边湖区游击队发展壮大,建立黄广独立团,团长兼政委向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