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化运动步步深人,规章制度日益完善,所发挥出来的优越性也日益显现,广大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不断高涨,夺取农业生产更大丰收的愿望日益强烈。改革旧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成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县委顺应农民要求,自1957年开始,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改革各项生产工具,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
黄梅上半个县多是山地冈地,红土壤居多,适合种植豆类、薯类作物;中部平原河网,土质肥沃,古来便是水稻和油菜产区;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沙壤深厚,适合根须发达的棉花和小麦生长。因此,黄梅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生产工具改革就围绕这三种不同地形展开。农业技术的改革,主要从改变耕作制度和改进耕作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黄梅是鄂东粮棉之仓,但往年农民大多种一季,地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1957年开始改种两季,即水稻产区种一季早稻后,再种一季晚稻,或种一季中稻后种一季油菜,棉产区种一季棉花后种一季小麦。因为种双季,各乡社的种植面积几乎都翻了一番。这种耕作制度一直沿用至今,甚至发展到油-稻一稻或麦一稻一稻三季连作。
改进耕作方法主要的措施是推广良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全苗壮苗、合理施肥、精耕细作等。其中推广良种的力度最大,效果也很好。普遍推广了胜利籼、粳稻、岱字棉、南大“四二一九”小麦和胜利油菜、胜利红薯、扯禾花生等。各地都认真做好培育良中的工作,每个合作社都建立了稻、麦、油料、棉花种子培育基地,水稻、小麦的种子全部进行“刁选”。为做到全苗壮苗,棉花种植积极推广营养体技术;棉花中耕除草,全部推广中耕器:为了抢季节,棉产区摸索出“麦林三快”生产技术。“麦林三快”是为了抢季节,即在小麦快婴成熟时,在麦垄间套种棉花,并快移装(棉苗营养钵)、快下肥,快间苗,称为“麦林三快”。
学习、推广农业技术的活动全面开展起来后,农民求教求学的多起来,仅靠田头地边的口传心授,已不能满足要求,县委在经过调研试点后,提倡在全县普遍建立文化技术夜校,使学习、推广农业技术有了固定的阵地。至1958年5月,全县办起文化技术夜校3000多处,所有的合作社都办了夜校,有的较大的社还办了两所以上,几乎所有的社员都参加过夜校学习,发生了许多父子、婆媳、兄妹、妯娌同上夜校学技术的动人故事。
黄梅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农业增产潜力很大,耕作制度一改革,生产技术一提高,生产量随然增大,劳动力不够的问题一下突显出来,这就影响了实现农业增产措施的落实,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此,很有必要改进旧式农具,推广新式农具,以提高旁动生产力。自1957年冬开始,农业工具改革运动在全县范围全面开展起来。工具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搞改革,全县到处出现了合作社办农具加工厂、社员当木匠、搞发明创造的高潮,“运输车子化、滚珠轴承化”成当时最响亮的口号。到 1959 年共革新农具 155 种、308546件。些革新农具产品使用范围遍及耕、播、栽培、锄草、除虫、抗早收割、脱粒、兴修水利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和农业运输等方面,如式步犁、双轮双锋犁、畜力圆盘耙、10 条播器、喷雾器、手喷雾器、57-26型中耕器、双轮板车,制钵器、移苗器,等等。
这些新式农具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为农业丰产丰收目标的实现立了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