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革命老区发展史】(35):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的改造

2021-04-27 13:34  
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的改造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发布后,黄梅县逐步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1955年秋后开展的农业合作化高潮中,手工业的合作化加快了步伐。根据城镇和农村的不同情况,城镇手工业者在手工业生产小组或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按行业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春,全县95%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已经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组)。城乡共组织专业性的手工业合作社86个,入社社员1976人;组织农村兼营性的手工业跨社97个,入社社员2030人。全县90%以上从事交通运输的个体劳动者组成5个民船运输合作社。

在手工业实行合作化的过程中,全县各地都注意按原有的供销关系组织生产,发展农村手工业不能挤垮城镇手工业,在原材料供应上优先满足城镇手工业。同时坚持做到自愿互利,并且按照行业主次,分期分批进行。在手工业合作社内部加强劳动管理,严格成本核算,产品依质论价,工人工资按技术等级制订定额和计件单价,超额给予奖励,鼓励多劳多得。

手工业合作化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工业生产效率,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在改造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手工业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特点,经营过分集中,修理、服务网点大量减少,给人民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从1954年7月起,黄梅县即对私营工商业积极稳步地进行改造。黄梅下半个县是棉产区,土织布业比较多,围绕织布业的私营工商业各区乡都有。黄梅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首先从这一行业开始,将全县棉布私商由原来55户并为16户,由经销转为代销。

对私营棉布业的成功改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955年11月,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草案)》及湖北省关于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规划,在全县普遍开展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分三批进行:第一批城关,第二批孔垄、小池,第三批土桥、大河、新开、胡世柏、长岭、下新、濯港、独山、柘林铺等。整个改造工作分三步走,第一步向全体工商人员传达精神,组织学习和宣传,做思想工作;第二步清产核资;第三步挂公私合营牌子,敲锣打鼓报喜。在“跑步进入社会主义”口号鼓动下,进度都搞得很快,每个镇都是1个多月时间就结束了。到1956年底,将县原有817家私营工商业者合并组成405家公私合营企业和合作商店或小组,从业人员620人。其中,公私合营商店249户,从业人员308人;合作商店和饭店15户,从业人员253人;转为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商业职工59人。对私营工商业者生产资料采取“赎买”的办法,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27/202112/42620ef1ff79a4c610971ffd57f74b4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