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运动的兴起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在“赶英超美”的口号下,黄梅县也开展了大跃进运动。从1957 年10 月起,黄梅县从上至下卷人了这场大跃进运动。首先是农业大跃进。农业大跃进在“超纲要”上无限做文章,直接导致虚报浮夸、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愈演愈烈,谁不跟风,谁就会被打成右派。1958年11月9日,黄梅县宣称“1958 年取得了大跃进的胜利”,涌现出了许多亩产水稻1万公斤、红苕2.5万公斤、鱼1.5万公斤和人均一头半猪的 “高产典型”,并将这些“高产典型”作为黄梅县“1959年的方向普遍推广”,争取1959 年再翻两番。二是工业的大跃进。其中心就是全党全民大办钢铁。黄梅全县12 万钢铁大军上阵,在马鞍山一带建起了7个较大的钢铁基地。建立了大中小炼铁炉 24392 座,其中点火炼铁的 766 座,全县各地到处炉火熊熊。苦战 100 天后,全县共生产钢 173.36 吨,铁1445.28 吨,价值 30.7 万余元,而消耗主要生产资料 2051 万元。生产1吨钢铁的成本要比国家牌价高 66.7 倍,且其中大部分是次钢次铁。有的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就把破锅甚至是好锅打破后回炉,以充数报喜。三是各行各业的“大跃进”。农业和钢铁工业带了头后,其他各行各业也不能落后,于是出现交通、教育和卫生等战线一哄而起的“大办”。由于这些大办都是在“赶英超美”口号鼓动下致头脑发热开展的,不讲主客观条件,不讲科学,其效果可想而知,最终是打乱了国民经济按比例逐步发展计划,带来的损失十分严重。好在上级及时纠偏,黄梅县各级党组织意识到“大跃进”问题的严重性,因势利导将运动努力引向减轻损失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在一哄而起大办工业运动中,黄梅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将工作重点放在纺织、建材、冶金、机械、化学、电力和食品饮料工业上,形成了黄梅七大工业体系雏形,为后来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提出了一个建成黄梅水陆交通网络的规划并部分得到实施,使全县客货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三是在大办教育中,县一中设立高中部,并在城关、大河、土桥、濯港、蔡山、新开、小池等区各设1所初中,使全县中学教育形成规模;四是在医疗卫生大办中,由于实行人海战役灭螺,加快了消灭血吸虫病进程,收到了歪打正着的好效果。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总体是得不偿失的。由于生态遭到大破坏,丢掉农业生产全民办工业,农业底子被掏空,加之后续几年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建设停滞不前也就在所难免。不过,由于在上级指导下纠错及时,迅速从农业和水利等领域入手,有效地挽回了部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