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产自救,战胜各种严重自然灾害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粮、棉、油全面减产,国民经济出现严重的困难局面,农民生活十分艰难,口粮严重不足,饥荒发生。患干瘦病、浮肿病、妇女子宫脱垂病等病患者日渐增多,在一些地方血吸虫、脑膜炎、头癣等流行传染病暴发。
面对自然灾害的频繁袭击和人民群众生活日益艰难的困难局面,黄梅县委“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带领全县人民抗灾救灾,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采取多项措施缓解人民群众生活上的困难。县委及时发出《关于大力开展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的紧急指示》,推广濯港李大金生产队开展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的经验,提出大力开展多种经济生产,千方百计组织副业生产,组织群众上山下湖打柴、打猎、捕鱼、挖藕,采集代食品,大种蔬菜,以菜补粮,称为“粮不够,瓜菜代”。严重受灾地区也要保证群众最低生活需要,口粮供应每人每月不少于10- 12.5公斤。县委要求全党一起动手把灾荒消灭在1959 年当年冬天。各公社第一书记挂帅,一名副书记或社长专管救灾度荒,争取主动,为1960年工农业生产发展打下基础。
对灾害年景的一些流行病, 县委十分关注,多次研究部署大力开展对患浮肿、干瘦、子宫脱垂及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至1959年11月,全县患上述3种病的病人有1万余人,县里采用“体、养、治”三结合的方法,组织医务人员300余人,用集中治疗和巡回治疗两种形式,进行突击治疗。还免费发放大米、黄豆、红糖、红枣、淀粉等营养物资。商业部门还按有关规定向患3种病的病人供应了大量其他营养物资。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治疗,至1960年6月,共治愈3种病9412人,使广大患者早日摆脱了痛苦。
由于采取了系列有力应对灾害的措施,黄梅县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粮食紧张的局面得到较大程度缓解。系列措施使全县人民度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段极其困难的时期,为后续两年摆脱困难局面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