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革命老区发展史】(47):战胜“75·8型”特大洪灾

2021-05-09 13:28  
战胜“75·8型”特大洪灾


这次洪灾发生在1975年8月中旬。从8月13日晚开始至18日止,连续6天陡降暴雨,其降雨总量是正常年景全年的三分之一,造成重大损失,后被称为“75·8型”洪灾。
8月13日下午,四号台风突然袭击黄梅县,从下午4点多钟至次日凌晨1点钟左右,天空乌云翻滚,猛刮7级以上大风,公路沿途倒树很多。14日凌晨起陡降暴雨,到18日晨,全县各地降雨量最多的老祖寺站达887.7毫米,最少的新开站也有291.3毫米。降雨最大强度为每小时60毫米,如瓢泼一般,雨间伴有七级以上大风。这种强风暴雨,不仅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少见,就连七八十岁以上老人都说从未见过。连日暴雨,导致四山山洪暴发,小溪山河堤溃口多处;7月15日夜,县河在高桥段圩和欧圩两处溃口,高桥公社和张湖农场顿成水乡泽国。段圩处河坝为沙质,内外落差达5米多,方圆四五里都能听到溃口处的洪水咆哮声。山河超常洪水致后湖水位陡涨至15.07米,滨湖地区小圩大多沉没。全县破坝沉圩574处,倒塌石岸 1800 条,冲毁桥、涵共计 1250 座,受渍面积4.4万公顷,其中无收1.45万公顷,粮食减产3000万公斤,倒塌房屋2500间,死20人,伤150人,死亡耕牛35条,生猪 1150头,冲毁粮食 2494 万公斤,损失折款共计 520 万元。
灾害发生的当天,县委迅速部署抗洪防汛,当即成立了抗洪防讯指挥部,由县革委会主任乔平任总指挥,确定以濯港为界,分成上下两片战场行动,上片抗洪,下片抗涝排渍,以上片抗洪为重点。濯港以上重点保卫三大水库大坝运行安全和山河民堤重点堤段,由分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石蔡树负总责,确定的抗洪目标是:准确调蓄三大水库洪峰,确保三大水库不倒坝;确保县河岳湾至许卓段(尤其是二曲湾险段)不溃口,以防洪水居高临下荡涤高桥地区;确保穿过濯港地区的考田河(大河)不溃东坝,以保四圩地区大面积丰产农田。指挥部从县直和各区镇抽调大批干部投入防汛抗洪斗争,共组织25万民工日夜坚守在全长400公里的圩堤、河坝和水库大坝上。
当时的态势是,由于暴雨超常,多为砂质的山河民堤普遍达到漫顶水位,溃口是必然的,只是溃口位置不同由此带来损失程度不同而已。经过县委、防总的精心部署和广大抗洪干群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目的:三大水库安然无恙;县河在下游溃口两处,未造成灭顶性灾害;考田河在濯港胡牌段的西河坝溃口,洪水直接注人太白湖,考田河以东四圩广大丰产粮区安全度讯。这就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是抗洪胜利的重大标志。
在抗洪斗争中,县委还根据台风引发暴雨、洪水来得快去得快的特点,适时调整防汛抗洪工作思路,18日前主要是巡堤护堤、查险堵漏、除险抢险,其目标是在人力可控制的情况下,力争不倒坝、少倒坝;雨后洪水消退,迅速堵口复堤,抢排圩内渍水,抢种晚秋作物。城关区在河坝溃口后的第4天,即组织万名劳力,连续奋战两昼夜,成功地堵复了溃口,及时抢救了渍水浸泡中的二季稻秧苗。全县共出动3.7万匹马力机械和 3000 乘水车投入排渍,积极抢救农作物。
在防汛抗洪斗争中,全县上下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灾后县、区(镇)、社各级都进行了总结表彰,时任县公安局局长鲁民中在防洪抢险中英勇牺牲,被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整个防汛抗洪斗争,由于县委指挥得力,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和三大水库所发挥的巨大调蓄洪作用,取得了胜利,使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27/202112/42620ef1ff79a4c610971ffd57f74b44.png